為什么你拍的SEM圖像不清晰?
SEM圖像模糊的原因
前言
圖像模糊是頻發的現象,尤其是高放大倍率、參數設置不合適等情形。有些模糊是可以克服的,比如選擇合適的參數,比如更好地合軸和消像散;有些這是難以克服的,比如作用區較大導致的信號重疊等。探析圖像模糊的原因,可以讓我們找到應對策略,或者觸碰理論的界限。
1 圖像模糊的原因探析
探析前先回顧一下掃描成像的原理:電子束形成比較細的探針,然后逐點掃描。在理想情況下如圖1a所示:1. 準確地將探針定位到所需的位置,而不讓它跑到其他地方;2. 每個像素最好充分代表了本像素內的信息,并不與臨近的信號發生重疊;3. 電子束在每個像素停留足夠時間以收集足夠的信號量。
但是,實際情況總有例外,想象以下情形:束斑、束流太小導致信號量太小,如圖1b所示;作用點(束斑)太大或者激發的信號區域太大,大出了本區域而作用到臨近的位置,相鄰區域的信號發生了混合,見圖1c;又或者束斑非圓形,而呈橢圓形,如圖1d所示;樣品移動或者電子束移動,見圖1e。
圖1 圖像模糊的成因
在圖1a所示的理想情況下,束斑或信號逸出區應該與樣品像素/掃描步進尺寸相仿,一方面不會采集臨近區域的信號而導致信號干擾,一方面也充分激發了信號保證圖像信噪比。然而,圖1b有時也會出現,比如使用了很小的光闌導致束流很小,圖像信噪比較差,圖像因信噪比較差而顯得模糊;圖1c在高倍成像或聚焦不良時較常見,束斑或信號逸出區顯著超出了樣品像素;圖1d則會出現在合軸和消像散不良等情況,圖像會呈現往一個方向的拉伸;圖1e會在樣品荷電或漂移的時候出現,圖像會出現斷層或者水平方向的扭曲。
下邊分類進行更具體的分析。
2 信號區域導致的模糊
在圖2a中,束斑小于樣品像素。但是前者小于后者未必就能保證成像清晰,還要考慮信號逸出區的大小跟樣品像素的比較,所以圖b和c比較了逸出區跟像素大小。在圖2b中,對于高分辨信號,比如SE1跟束斑相仿,也不存在信號干擾,使用純SE1的信號,則圖像可能在高倍率下仍舊清晰;在c中,對于低分辨信號,比如BSE信號或SE2和SE3的混合信號,則可能因其信號逸出區太大,臨近信號干擾導致圖片模糊。當然,如果臨近信號的干擾不嚴重,圖片的模糊也不嚴重,干擾嚴重時圖片自然也就比較模糊。
圖2 信號逸出區對圖像的影響
圖像清晰與信號區重疊的關系,可以類比成犯罪調查。假設警察審訊數位犯罪嫌疑人以還原案件原委。在理想情況下,應對每個人進行隔離調查,對每個人錄口供;如果嫌疑人之間串供則增加了審訊的困難,使案情更為撲朔迷離。
圖3為實例:a圖中物鏡內探測器以SE1,2為主,逸出區較小,所以反映表面信息(表面的小黑點)比較清晰;b圖的倉內探測器信號比較多,存在逸出區較大的信號SE3和BSE,所以僅就反映表面信息而言,圖像比較模糊;c圖的BSE探測器以BSE為信號,來自較大的逸出區,僅就表面信息而言幾乎看不到表面的有機物殘留。當然,c圖也可以反過來利用逸出區大的特點,專門利用BSE反映的取向信息來看到晶粒,或者忽略表面的污染。
圖3 信號逸出區影響的實例
3 束斑與放大倍數的匹配
根據放大倍數的公式(見專欄6),隨放大倍數增加,掃描步進(樣品像素)變小。
對于圖4而言,如果選擇小光闌,在其他條件相同時,會獲得較小的束斑,對應較小的束流。在中低倍時,樣品像素遠大于束斑,可能圖像的信噪比會稍差,可能一些較弱的特征難以被一眼識別。當然,當采集圖片時,駐留時間比觀察時長,圖像依然清晰。但是,在高倍時(比如100 k),樣品像素跟束斑相當,仍能獲得清晰的圖像。
圖4 信號逸出區影響的實例
相反,若選擇大光闌,在其他條件相同時,會獲得較大的束斑,對應較大的束流。在中低倍時,樣品像素跟束斑相當,束流較大使得圖像的信噪比較好,一些較弱的特征可能在觀察模式下被識別到。然而,在高倍時,束斑遠大于樣品像素,這樣難以避免臨近信號之間的干擾,圖片變得模糊。
4 移動導致的錯位
在對電子束敏感樣品、絕緣樣品或固定不牢樣品成像時,偶見圖像中錯位模糊,見圖5所示。一種是樣品未動、電子束的位置發生偏移:樣品附近或表面的電場可能會干擾電子束的定位,導致一些錯行。另一種是樣品發生了漂移,比如受熱、損傷或單純的機械移動。
圖5 圖像錯位的原因
此外,如果環境存在振動或電磁干擾,導致電子束的定位錯誤也會導致類似的現象。
5 駐留時間太短
在觀察時需要移動樣品,為防止圖像拖影,通常選擇較快的掃描速度,每個像素上的駐留時間很短,信號量不足導致信噪比稍差。相反,在拍攝時,通常選擇稍慢的掃描速度,以獲得高信噪比的圖像。
然而,荷電、樣品漂移都會使得拍攝時的圖像發生錯位,見圖6左圖。可使用很快的速度抓拍圖像,可能消除錯位但是模糊依然存在,見圖6中圖。
圖6 駐留時間和降噪模式對圖像質量的影響
可以針對移動的原因進行消解,比如改變加速電壓或降低束流等。如圖6右圖所示,此時采用漂移矯正也是一種便捷的方法,它通過比較多幀圖像來識別漂移再進行疊加補償(見專欄6)。
6 束斑形狀變化
在專欄7中,束斑被等效成圓形,但是有些情況下束斑未必為圓形。當存在明顯的像散時,束斑形狀會類似橢圓形,而且會斜跨多個像素,見圖7和圖1d所示。
圖7 有無像散對成像的影響
當存在像散的時候,在正焦時束斑大于無像散時,圖像模糊但是無方向性畸變;當欠焦和過焦時,束斑呈橢圓狀且畸變方向相反。
此外,鏡筒和物鏡的成像缺陷(即像差)也會帶來成像時的畸變,如合軸不良使得在聚焦時樣品出現橫向位移,魚眼模式下周邊圖像的模糊等。
7 遠離正焦
在正焦狀態下,若焦斑小于樣品像素,沒有像素之間信號的干擾,成像清晰;在過焦和欠焦狀態下,若會聚截面遠超樣品像素,則會存在臨近間信號干擾,會導致成像模糊(專欄6)。對于形貌起伏較大的樣品,電子束不能在在每個區域被聚焦,在正焦區域外的區域必然出現過焦或欠焦的狀態,超出嚴重也會使得圖片模糊。
如圖8所示的晶須,高處可能處于欠焦狀態,低處可能處于過焦狀態,并且會聚截面遠超樣品像素,則必然在圖片上表現出模糊。僅在正焦的一定垂直范圍內,會聚截面跟樣品像素相當,在圖片中較為清晰。
圖8 樣品高度的影響
像圖8這樣既有清晰的區域又有模糊的區域,而且樣品是高低起伏較大的樣品,涉及到景深概念,下欄我們將討論景深,敬請期待。
參考文獻
(1) 施明哲. 掃描電鏡和能譜儀的原理與實用分析技術[M]. 電子工業出版社, 2015.
(2) 張大同. 掃描電鏡與能譜儀分析技術[M].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, 2009.
(3) 高尚,楊振英,馬清,等. 掃描電鏡與顯微分析的原理、技術及進展[M]. 廣州: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,2021.
(4) Reimer L.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— Physics of Image Formation and Microanalysis, 2nd [M]. Springer, 1998.
(5) Goldstein J, Newbury, D E, et al.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-Ray Microanalysis, 3rd[M]. Springer, 2003.
(6) Goldstein J, Newbury, D E, et al.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-Ray Microanalysis, 4th[M]. Springer, 2018.
(7) Ul-Hamid, A. A beginners' guide to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[M]. Springer, 2018.
(8) Suga M, Asahina S, Sakuda Y, et al. Recent progress i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ine structural details of nano materials[J]. Progress in Solid State Chemistry, 2014, 42(1): 1-21.
(9) Xing Q. Information or resolution: Which is required from an SEM to study bulk inorganic materials?[J]. Scanning, 2016, 38(6): 864-879.
(10) Liu Zheng, Fujita Nobuhisa, Miyasaka Keiichi,et al. A review of fine structures of nanoporous materials as evidenced by microscopic methods[J]. Microscopy, 2013(1):109-146
***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 ***
- 聯系我們
深圳美信總部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蘇州美信
熱線:400-118-1002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北京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東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廣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柳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寧波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西安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