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電容內部為何會產生裂紋?| PCBA失效漏電分析
陶瓷電容內部為何會產生裂紋?| PCBA失效漏電分析
MLCC 是由印好電極(內電極)的陶瓷介質膜片以錯位的方式疊合起來,經過一次性高溫燒結形成陶瓷芯片,再在芯片的兩端封上金屬層(外電極),成一個類似獨石的結構體,也被稱為獨石電容器。
MLCC具有體積小、比容大、壽命長、高頻使用時損失率低、可靠性高等優點,在電子設備和電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背景
某PCBA在待機狀態下漏電,初步懷疑是陶瓷電容失效,現分析其失效原因。
測試分析
1 失效現象復現
對NG PCBA#1、#2、#3和OK PCBA進行上電,給正負極之間加載3V電壓,測試PCBA在上電后的漏電流。
復現結果表明:NG PCBA#1、#3上電后的漏電流比OK PCBA上電后的漏電流偏大,#2無明顯差異。NG PCBA穩定后的漏電流分別為33.8uA,25.2uA,161.5uA,OK PCBA穩定后的漏電流為24.7uA。
2 外觀檢查
對NG PCBA上懷疑失效的陶瓷電容進行外觀檢查,檢查結果表明:外觀無裂紋,刮傷等明顯缺陷。
4 無損透視檢查
對NG PCBA上懷疑失效的陶瓷電容內部結構無損透視檢查,結果表明:陶瓷電容內部致密,無損透視檢查未能穿透樣品。
5 電參數測試
取下#1~#2失效PCBA懷疑NG電容進行容值、損耗、絕緣電阻進行測試。測試結果表明:#1PCBA、#2PCBA上的電容絕緣阻抗明顯比未使用的OK電容偏低,如下表所示。
6 Thermal EMMI
前面分析可知:#1PCBA、#2PCBA懷疑NG電容阻抗明顯異常、漏電偏大,因此利用Thermal EMMI 定位對#1、#2電容漏電位置進行準確定位。
定位結果顯示:#1、#2電容內部存在異常亮點,亮點位置主要集中在端頭部位,如圖:
7 切片分析
前面分析可知:#1、#2電容內部存在異常亮點且集中在電容端頭部位,因此對#1、#2電容進行定點切片及#4PCBA、OKPCBA上的電容進行切片確認,測試結果如下:
(1)#1~#2電容邊沿有裂紋,裂紋延伸到內電極區域,如圖8~10;
(2)#3電容邊沿與內電極都存在裂紋,如圖11;
(3)OK PCBA上電容存在裂紋,裂紋延伸到電容中間部位,如圖12。
測試結果表明:電容失效的主要為內部存在機械應力裂紋,裂紋延伸到內電極區域導致絕緣阻抗下降。OK PCBA上電容同樣存在裂紋及延伸到電容中間區域,證明OK PCBA也存在漏電,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異,OK PCBA存在漏電風險。從在板電容的切片形貌上觀察,電容靠近單板一側的裂紋更嚴重。
總結與分析
結論:PCBA待機狀態下漏電直接原因為陶瓷電容內部存在機械應力裂紋,根本原因是電容受到壓力后內部產生裂紋導致的。
切片結果顯示陶瓷電容內部存在機械應力裂紋,裂紋伸到了內電極區域,導致電容絕緣阻抗下降。
電容產生機械應力裂紋的原因為:由于陶瓷電容是由硬而脆的陶瓷材料制成,這種材料對單板變形產生的應力比較敏感,如圖13所示,當單板向下彎曲變形時,電容就受到張力,應力集中點位于電容焊端與本體交接處的上部(這個位置往往是應力集中點),裂紋也會出現在這兩個部位,當單板向上彎曲變形時,電容受到壓力,應力集中點位置電容焊端與本體交接處的下部,裂紋也會出現在這兩個部位。
圖13 單板變形應力分布圖
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,電容受到額外的應力作用時,裂紋會在應力集中點產生,如圖14所示,電容受到向上的應力,底部焊端和焊料的交接處為應力集中點,這個位置就成為薄弱環節,容易產生裂紋。本案中靠近電容靠近單板一側裂紋更嚴重,與PCB受到壓力時電容產生的裂紋一致,故判斷失效電容所在單板在受到了壓力,導致電容內部產生了與焊接面成45°角的裂紋,最終導致電容失效。
圖14 應力與裂紋對應關系圖
***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 ***
- 聯系我們
深圳美信總部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蘇州美信
熱線:400-118-1002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北京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東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廣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柳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寧波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
西安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郵箱:marketing@mttlab.com